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地震发生后,作为成都市第一批非公党委、灾后重建经验丰富的晨越建管集团心系灾区、积极响应,主动报名参加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抗震救灾应急评估工作,并安排好人员和车辆,随时待命。
2019年6月18日下午,晨越建管集团接到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通知:各单位应急评估专家于2019年6月19日上午8点40分在四川省质量安全监督总站集合赶赴灾区。集团委派党员石义文、预备党员何海波两位工程师作为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抗震救灾应急评估小组专家,于6月19日9点30分左右从成都出发,驱车四个多小时,于下午14:00到达受灾最严重的长宁县双河镇。


何海波:“刚到双河镇政府搭建的临时办公帐篷,还来不及放下行李,就接到派至笔架村核查灾损情况的任务。早已在此等候的村支书接到我们后,安排各队队长分别带领我们应急评估第二批次第三小组专家四人,奔赴笔架村各队,立即投入到应急评估工作中。”


笔架村山高林密,道路崎岖,村民住房比较分散,车只能停在村口,评估组专家只能靠走路挨家挨户查看灾损情况。按照要求,每户每个房间都要走到位、不留死角、仔细查看、认真评估,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为政府下一步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地震后的天气异常闷热,评估小组专家的衣服每天都是湿透了又穿干,穿干了又湿透,中午根本没有时间休息,吃了饭接着工作,每天还要经历三四次余震。何海波:“村民们都说,专家们辛苦了,休息一下吧。我们的回答是,支援灾区,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其实最辛苦的是村民们,住帐篷、喝矿泉水、吃方便面,吃不好睡不好,学校停课,孩子们没学可上,他们才是最苦的,我们这点苦和累又算什么呢?”
专家组成员心里只有一个目标,早点把民房受损情况统计出来,给政府提供第一手数据,让村民尽早得到安置,让村民有房可住,孩子们有学可上。最后专家组用了一天半时间,于2019年6月20日下午18:00,完成了对双河镇笔架村174户房屋受损情况的核查工作。


据了解,长宁6.0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通力合作,包括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的117名专家在内的共450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对灾区36个镇(乡)394个村(社)展开应急评估。应急评估人员走村入户,严格按照评估等级分类要求,对灾区每一处受灾房屋进行认真评估,确保每一间受灾房屋登记准确无误。截止19日20:00,累计评估民用建筑6691户,公共建筑156栋。
6月20日晚,专家组接到新通知,要求第二天一早赶赴珙县硐底镇接受新的任务。6月21日早上8:30出发,驱车一小时后到达硐底镇。专家组的任务是对五一村1、2、4、6组进行村民房屋受损情况的核查,在下午四点前必须完成并返回长宁县住建局,汇总核查数据。
这次核查时间紧、任务重,专家组兵分四路,由各组队长带领专家分别核查。当天天气异常炎热,专家组成员汗流浃背,用手擦擦汗水继续工作,记录的表格都被汗水打湿了。中午吃过午饭,马上又投入到工作中,还经历了一场不小的余震。五一村4组村民69户,是户数最多的组,其他三个组核查完成后立即支援4组,于下午四点前完成硐底镇五一村185户房屋受损情况的核查工作。
任务完成后,专家组返回长宁县住建局,将当天统计数据上报住建厅四川省质量安全监督总站,根据住建厅四川省质量安全监督总站统一安排,完成任务的专家组可以返回成都。6月21日,专家组应急评估工作的结束,于晚上10:30安全抵达成都,圆满完成了住建厅交付的光荣使命,也体现了晨越党委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于承担的一贯作风。
此次应急评估工作将为灾后重建提供重要依据,评估工作结束后,即转入鉴定、加固及重建设计阶段。晨越建管集团牢记责任与使命,将积极投身于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中。从汶川灾后重建中,承担绵竹孝德、九龙、土门、兴隆四个乡镇灾后重建任务,首次推出“项目管理总承包”模式,达到三年重建、两年完成建设的目标;到芦山地震灾后重建中,晨越作为雅安市本级项目总管理方,管理总投资逾70亿元的建设项目,并受省住建厅委托负责现场督查,拥有现场处罚权,为灾后重建工作保驾护航;再到此次积极献身长宁6.0级地震受灾房屋应急评估工作……灾情在哪里,晨越就在哪里。晨越建管集团,始终以“勇于担当”践行一个基层党委的责任和使命!
品牌管理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