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RICS主办的“2018国际工程投资与建造峰会”11月9日将在北京召开。届时,来自中国港湾、中国电建、中铁国际、中建、AECOM、晨越建管、ATKINS、ARCADIS、大成律所、德勤、中国工商银行等行业领军企业及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会、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英国大使馆、国际项目融资协会、天津大学等机构将分享中国工程总承包企业及工程咨询企业在 “走出去” 路上探索的宝贵经验,并探讨如何合力成功把握一带一路上的更多机遇,同心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力。
本次大会围绕在“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国际展望与沿线国家新机遇,如何理性认识基础设施投资新形势、新机遇,国际工程建设及管理实践的探索,工程咨询业务国际化及“走出去”四个层面进行探讨。会上,晨越建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宏毅将与AECOM大陆和台湾区执行副总裁、天津大学国际工程管理学院副院长等嘉宾就“国际工程建设的新挑战及应对——探寻卓有成效的合作机遇”进行探讨。
据了解,2014—2016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总额约20万亿元人民币,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超过50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3049亿美元。大型央企担当主力:三年多来,共有47家央企参与、参股或者投资,或者和沿线国家的企业合作共建了1676个项目,央企 “走出去”年均投资增长15%,年均销售收入增长4.5%,其中很大部分在“一带一路”沿线上。
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4月,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有关国家和地区新增投资合计47亿美元,同比增长17%。在“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288.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7%;完成营业额242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4%。对外承包工程作为我国企业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的主要形式之一,呈现出大项目增多趋势。据统计,1~4月,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14个,合计518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4%。对外承包工程带动货物出口56亿美元,同比增长15%。
境外业务主要分布在工程承包、能源资源开发拓展到高铁、核电、电信、电网建设运营等领域;项目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类、工业类、工业园区类、人文类、国际边境合作类五大类。目前,中央企业投资设立境外单位9112户,分布在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业务已经由工程承包、能源资源开发拓展到高铁、核电、电信、电网建设运营等领域。
那么,“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的新形势、新机遇,倡议引领的中国对外投资已经迈入了新阶段,都有哪些新的趋势在涌现?当前,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仍存在短板,“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资金长期支持短板如何待攻克?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盲目竞争等问题如何化解?未来哪些领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领域?……都将在本次会议中揭晓。
品牌管理部